欢迎来到清徐县职业教育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提升能力 承担责任

发布时间:2013-03-15    发布处室:办公室    浏览:2496

    

 

提升能力 承担责任

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在职业院校院(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 鲁昕

(2012年6月1日)

 同志们: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我们自2009年以来,已经举办多次职业院校校长培训班。从第一届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班开始,伴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校长培训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到高等职业院校,覆盖面超过数万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次研究班是今年的第一期,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目标,明确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全面提高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纵览国际职业教育国家发展战略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远未结束,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显现,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教育日益成为促进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包容和谐的关键因素。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全民教育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

 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应对社会经济、人口、环境挑战,以及实现高水平、可持续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总结国际金融危机原因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并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振经济的重要支撑。重新打造制造业优势,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发达国家重塑国家竞争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9年在《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战略》提出,每个国家都应制定一个全面的职业教育政策,与国家教育系统中的其他部分紧密衔接(普通教育,包括初级和高级层次);在所有领域和部门,包括农业部门的教育和培训都应当整合职能、合并为一个单一部门(或部门的一个机构)。欧盟2011年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主题为“未来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走向”的国际会议,会议提出,“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欧盟2020目标’都能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得到实现,但是,其中没有任何一个目标在没有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可持续地实现”。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对职业教育进行投资是对未来长期经济发展进行投资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增强美国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奥巴马在其2012年国情咨文中提出,为使美国经济基业长青,必须重振制造业,并为此决定在制造业领域与工商界合作培训200万美国人的技能。英国企业、创新和技能部于2009年颁布了《实现2020目标:技能、工作和经济增长》和《为了发展的技能:国家技能战略》两个报告,《战略》将英国技能水平的增长与英国的社会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适应需求建设职教体系

 随着劳动力市场上对较高层次技能职业需求的增多,进一步延伸和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层次的上移,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战略关注的核心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应特别强调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和体系的灵活性,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生应该有机会在不同类型的教育和培训之间进行转换,培训应该为学习者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或其他类型继续教育建立知识基础,因而在课程中还应当包括一些通用的学术科目。和其他类型教育一样,职业教育与培训应在国家总体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欧盟在《布鲁日公报》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改革发展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间形成灵活的转学路径,加强这些类型教育的融通和联系。澳大利亚提出,要增强整个教育与培训体系的互相联系与衔接,特别加强职业教育机构与高等教育的联系。韩国在《2020目标:全民职业教育》中提出,为持续开发劳动者和成人学习者的能力,大学及学院应积极扩大开展多种职业教育项目,朝着满足多重职业教育需要的方向改革高等教育体制;并把“构筑面向所有人的、‘从学校向工作岗位、从工作岗位向学校’灵活转换的、贯穿终身的、职业能力开发导向的、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核心目标。

(三)以技能培养来促进就业

 各国普遍把技能人才的有效利用作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改革领域。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与方法加强对技能人才需求的预测已经是很多国家的重要战略选择,各国在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中更加强调了这一点。经合组织(OECD)对其成员国的政策建议中提出,要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为青年人提供普通和可转移的技能,以支持青年人的职业流动和终身学习,同时还要提供针对特定职业的专门化技能,以满足雇主的及时需要。欧盟2010年连续发布两个技能需求预测报告,建议各国应促进社会合作伙伴、企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就业服务机构、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及其他相关利益群体间的合作,努力明确规定其在短期和长期内的能力和资格需求,以确保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得到有效传递。在应对欧债危机的措施中,欧盟特别强调要加强实体经济和发展职业教育,努力解决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和择业者的择业能力问题。美国生涯和技术教育协会2010年发布的《什么是生涯准备》研究报告中提出,为实现成功的生涯准备,学生需要具备三方面广泛的技能:核心学术技能以及把这些技能应用到具体情境中的能力;对任何生涯领域都非常重要的就业技能,如批判性思维和强烈的责任心等;与特定生涯路径相关的技术技能或特定工作需要的技能。英国在《实现2020目标:技能、工作和经济增长》中提出,提高企业对劳动力技能投资的认可度,并提供相关支持机制,发展更加灵活和反应性的技能开发和就业体系。日本在就业人才战略中,提出进一步挖掘教育方面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韩国提出,摈弃以单纯技能为主的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提高学生“贯穿生涯的雇佣能力”,包括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等基础职业能力素养。

(四)扩大职业教育服务对象

 为应对来自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多元挑战,必须扩大职业教育对象,把职业教育的对象拓展到所有人。美国《技能战略:确保美国工人和行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技能》法案提出,每个美国工人都应该有机会获得至少两年的高中后教育与培训——并通过此获得职业学分、行业证书或两年的学院学习——个体工人或行业企业应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得到这些。德国联邦政府和联邦州于2008年签署了《德雷斯顿宣言》。《宣言》提出:到2015年,没有获得资格的毕业年级的学生要从8%减少到4%。没有完成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人员,从目前的17%,减少到2015年的8.5%。英国《学徒制、技能、儿童与学习法案》。法案提出,要给予所有能力合格的年轻人在工作中接受培训的法定权利,满足英国长远的经济与社会需求。其目标是:到2020年,使每5个年轻人中就有1人接受学徒培训。日本2006年出台“职业教育综合计划”。整套计划不仅覆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而且重视不同社会部门间的合作,强调教育部门与劳动雇用部门和产业界的合作。

(五)关爱特殊人群彰显公平

 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减轻或消除处于社会不利地位人群的贫困问题,保护比较脆弱的社会群体,从而促进社会的和平与和谐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职业教育应适当调整培训内容,安排针对弱势群体的培训。欧盟在《布鲁日公报》中提出,要对弱势人群给予特别关注,使那些处于危险或排斥边缘的个人和群体,特别是低技能和无技能的人、具有特殊需要或来自弱势群体的人,以及老年工人获得平等的培训机会。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第四章专门针对特殊人群的职业教育进行了规定。英国《学习和技能2000年法案》关注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关注教育平等。

(六)校企合作提升人才素质

 在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加强社会相关利益群体的参与,增强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社会适应性,直接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服务,是各国战略共同强调的重要改革措施。经合组织(OECD)提出,在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充分运用工作场所培训;确保工作场所培训框架能够同时鼓励雇主和学生参与;在工作场所培训不能获得的情况下,确保通过其他形式弥补工作场所培训的缺失,如学校内的培训研讨会。欧盟在《布鲁日公报》中提出,所有的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都应注重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工作本位学习的机会。澳大利亚提出,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扩大与工作整合的学习,提高所培养人才的适应能力。美国2010年启动一项名为“为了美国未来的技能”的政策行动,加强行业与社区学院的伙伴关系,确保社区学院学生能够获得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德国整合行会、协会以及工会领域的职业教育专家力量,共同对德国高中阶段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所开设的约350个专业目录进行修订。澳大利亚提出,要把学习者和企业放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服务的核心位置;在企业中实现对技能的有效运用,并籍此提高企业生产力。俄罗斯提出,要对职业教育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把中等和高等教育体系与行业发展更紧密地联系起来。韩国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加大与反映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标准的衔接,提高职业教育劳动力市场适应性。

(七)以质量增强职教吸引力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吸引力是各国强调的共同目标。欧盟在《布鲁日公报》中把增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适切性和优异性作为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并提出,较高的质量是职业教育与培训吸引力的前提条件,为确保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各国应为职业教育与培训建立质量保障机制。德国努力改革“双元制”,重点加强学生的早期职业指导。要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早期、实践导向和系统的职业指导,以使青年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过渡到双元制职业培训系统中。澳大利亚提出,加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为学生提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正确的技能,发展有效的绩效评估手段,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质量、透明性和优异性,增强公众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和价值认识。法国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职业教育宪章》,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全国职业教育与经济领域对话机制、加强工学交替式教学、加强教师培训等。

(八)重视教师行业企业实践

 教育和培训者素质作为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一直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面。在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普遍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角度提出加强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任何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改革必须包括对职业教育师资进行招募、培训、发证和聘用的政策安排。经合组织(OECD)提出,要确保职业教育教师和培训者具有充足的行业工作经验,并提出两个策略:鼓励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实地工作实践;促进形成灵活的教师招聘路径,使那些具有行业技能的人能够通过有效的准备过程比较容易成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培训者。欧盟在《布鲁日公报》中提出,各国应加强投资,为职教教师、培训者和咨询者提供灵活的培训机会,鼓励职教教师和培训者到企业实践。韩国提出,加强对校长和学校管理者的培训和指导,所有教师需具备求职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九)以监测评估促规范管理

 基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劳动力市场反应性,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等各方面原因,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数据的收集整理,对职业教育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监测评估已经成为各国职业教育重要战略举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应该有覆盖不同类型和层次培训的共同国家标准,以及有建立在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基础之上的国家认证和质量保证体系。必要能力的开发在国家和其他各级教育行政机构职业教育政策制定中必须成为核心部分,以确保制度体系的安全运行和良好治理。经合组织(OECD)提出,加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劳动力市场结果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分析、传播这些数据信息,提高职业教育机构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化能力。欧盟在《布鲁日公报》中把“加强对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数据资料的收集”作为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并提出要运用国家监督制度,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毕业生向劳动力市场及继续教育与培训的过渡进行监测。澳大利亚在《劳动力开发战略》中提出,要建立一个“劳动力开发观测台”,对职业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以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及其结果的透明度,使公众能够正确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于个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价值。同时,经合组织OECD每年出版《教育概览》,对各成员国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监督评价;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也都有专门的数据监测机构,及时对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估。

(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为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各国都进一步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大教育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在这一进程中,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在金融危机后,为帮助成百上千万的青年以及大量的失业人员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奥巴马政府决定在未来十年中给社区学院投资120亿美元。德国联邦政府和联邦州于2008年签署了《德雷斯顿宣言》,宣言提出:增加对教育和研究的投入,到2015年该投入要达到GDP的10%。英国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后金融危机时代,实施一项持续两年的刺激就业计划,规定企业每雇用一名失业时间超过6个月的失业人员就可以得到1000英镑的政府补助,如果企业能为这名新雇员提供岗位培训,就可从政府获得2500英镑的经济补偿。初步估计,该计划将使50万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或参加就业培训。澳大利亚2009年宣布了5万个新的绿色工作和培训机会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要建设一个更强大和更环保的澳大利亚经济。为此,澳大利亚政府投入了9400万澳元。俄罗斯2010 年宣布,要把教育经费预算提高1 倍,新增的预算主要用于优先发展300 个新的职业教育项目,涉及能源节约技术、医药、核能源等领域。

二、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刻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2012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处理好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12年我们要重点在八个方面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一)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是我国应对外部需求持续走低、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的必然选择。转变发展方式,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要从2009年的67%提高到90%。《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2015年,全国技能型劳动者总量要达到1.25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400万人。完成这些任务,职业教育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以体系建设带动内涵发展,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

(二)提高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

 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变革的大趋势。对我国而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既是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倒逼机制的客观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和基本要求。在《目录》所列1399条中,鼓励类为750条、限制类为223条、淘汰类为426条。这个《目录》的发布,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能否跟上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的变化趋势,对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是一个重大考验。当前,要积极发展面向鼓励类产业的专业,控制面向限制类产业的专业,逐步取消面向淘汰类产业的专业,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等现代产业理念和技术贯穿职业教育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三)提高服务产业优化升级的能力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三次产业都还存在着素质不高、发展粗放的问题。一产方面,农业现代化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水平低、比较效益低等问题突出;二产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能源消耗高,高端制造业发展滞后,缺少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大企业和知名品牌;三产方面,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偏小,新兴服务业引领作用不强,科技服务业支撑能力较弱。针对这一状况,去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并正在编制《“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这些规划的核心是全面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各次产业的优化升级。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尽快把全面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根据国家产业优化升级的目标、任务和阶段性要求,调整专业结构,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支撑国家产业优化升级战略的实施。

(四)提高服务发展实体经济的能力

 近几年,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正在深刻调整,给职业岗位和内容带来了新要求。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实体经济是实现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根基。中央在规划“十二五”工作时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把发展实体经济贯穿于“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工作的始终,努力提高我国产业的素质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水平。职业教育要根据中央部署,突出服务实体经济,面向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提升人才促进绿色发展的创新技能,培养造就高水平技能型人才队伍,形成适应本国产业发展趋势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针对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加快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和培养模式改革,为增强我国实体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

(五)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在实施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国务院2010年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和细化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各地区根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作为支撑,国家还先后制定了十几个省或跨省域的专项规划和意见,推动各区域进一步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协调发展、缩小差距。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定位就是服务区域发展,各地和职业院校要面向区域主导产业,认真研究分析区域发展需求,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学校、专业和课程,着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提高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要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加强民生保障,建立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民生优先,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职业教育是国家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增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岗位适应能力,特别是提高新生代产业工人城镇生活和就业能力,使农村劳动力带技能转移、带知识转变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是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使命。为此,必须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完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和中职免学费政策,使职业教育切实成为城乡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强大助推器。特别是要为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子女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实现有效就业创造条件。

(七)提高服务解决就业结构矛盾的能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仍然较大,就业总量压力不小,但同时结构性矛盾也日渐明显。一方面,今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人数达到2500万人,还有900万到10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另一方面,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看,技能型岗位尤其是一些高端技能型岗位求人倍率很高,突显了高级技能人才供给的不足。近年来从东南沿海向内地逐步蔓延的“技工荒”现象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改变这一状况,职业教育担负着历史责任。要进一步密切与产业的对接,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培养适应新职业新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要加快培养产业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性人才,既要为解决就业总量压力,又要为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做出贡献。

(八)提高服务构建合理教育结构的能力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需要以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为基础,这个人力资源结构则需通过合理的教育结构来实现。教育结构取决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教育要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服务。这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实际提出的战略性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当前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我们的人力资源结构和需求。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在现阶段,最大量需要的还是职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推进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大力发展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构建合理教育结构的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促进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的衔接与融合,使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更加合理,进而造就好我国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结构,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国家战略作出贡献。

 提升上述八个方面的能力,体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本质要求,是新时期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牢牢把握并扎实全面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三、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刘延东国务委员再次明确提出:中国将按照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原则,建设适应科学发展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我们要用战略眼光、先进理念和国际视野,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全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其与现代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互动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密切衔接,与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有机协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为每个公民稳定就业、体面劳动奠定基础。

(一)明确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内涵

 中国职业教育正在由比较注重规模扩大转入更加注重质量提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这个时期最为紧迫的重大任务。为此,教育部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11至2012年实现“十个衔接”,重点推进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改革等10个衔接。第二步,到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力争“十二五”期间取得重大突破。第三步,在十年内形成“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从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到建成“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根本的变化就在于“现代”,其内涵至少应该包括6个方面:一是现代人才理念,要树立全面培养、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全新人才理念。二是现代国家制度,要加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形成一整套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框架。三是现代培养模式,要深化教产结合、校企合作,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四是现代教育资源,要加快信息化改造传统教学的进程,建设符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的职业教育平台和资源。五是现代运行机制,要用集团化的组织架构解决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问题。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六个主体共同决策的决策机制、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集团决策的运行机制,对政府而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学校而言是推进校企合作。六是现代评价体系,要吸纳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界的专家参与职业教育,形成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开放评价体系。

(二)以人才培养新观念推进体系建设

 理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就要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内涵和特征,以科学的理念和思路谋划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一是要树立全面培养的理念。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二是要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要着力加快改革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必须合理规划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和专业学位等人才培养的规格、梯次和结构。三是要树立多样化人才理念。合理的人力资源强国的结构是多样化的人才组成的,职业教育也是培养人才的教育。只有坚持多样化成才,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才能建立具有合理结构的人力资源强国。四是要树立人人成才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转变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使技能型人才培养受到更多方面的重视,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五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职业不断涌现,工作的流动性越来越突出,终身学习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职业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必须依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为人的一生各阶段的技能提升开辟多样便利的渠道。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和支持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为职业院校学生不断提升文化和技能素养以及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全面落实体系建设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教育部总体部署和职成教工作要点,今年在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方面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编制实施《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细化“三步走”战略,进一步明确各阶段任务目标、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二是按照国务院部署,认真筹备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好《国务院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的研究起草和贯彻落实工作,明确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政策着力点。三是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支持承担体系建设试点任务的地区特别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站在服务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国家体制、国家机制、国家标准、国家政策建设的层面,就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关切,先行先试、总结案例、创造经验、完善政策、推动创新。四是推动中高职衔接取得实质成果。今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推进中高职衔接。要进一步明确中高职定位,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要以此为立足点,加强中高职在10个方面的衔接,重点推进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努力开发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和课程,组织编写衔接性教材,形成具体化的衔接成果;推动省(区、市)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试点,完善“技能+知识”的考核办法,扩大单独招生、对口招生的规模。

四、承担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历史责任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稳步提升、改革创新快速推进,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背景,表现在6个方面:一是以类型教育定位职教改革。培养两类人才是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结构的科学分类,是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重大突破。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教育的类型而不是教育的层次。职业教育必须摆在更加突出战略位置的观念深入人心,为凝聚各部门、全社会的共识提供了基础。二是以体系建设引领职教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转变自身发展方式,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战略,以体系建设带动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式,使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规格和质量,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的态势初步显现。三是以纲要观念创新培养模式。形成了全面培养、系统培养、多样化人才、人人成才、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历史和现实都表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需要以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为基础,这个人力资源结构则需构建通过合理的教育结构来实现。纲要的新观念成为指导我们构建全新教育结构的重要基础。四是以校企合作改革办学机制。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这样的人才类型决定了必须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的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国家机制、国家标准、基本方向和实现形式。五是以集团办学提升融合能力。全国建立了500多个职教集团,包括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6类成员,成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集团化办学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积极对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工作格局。六是以继续教育完善教育体系。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继续教育为数以亿计的社会成员提供了学历补偿、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为数千万的从业人员提供了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机会。职业教育为实现终身教育理念,完善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面对新的背景,职业学校的工作重点必须实现转型与创新,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要职责:

(一)承担调整优化教育结构的重要使命

 当前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发展规律决定现阶段最大量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推进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关键要靠职业教育。只有发展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但是,国家战略与群众选择,国家意识和社会意识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要引导社会转变观念,落实中央调整教育结构的战略部署,必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只有切实把工作重点从比较注重规模转到内涵提升和提高质量上来,才能真正树立职业教育形象,赢得社会认同,落实教育结构调整的国家战略。

(二)承担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使命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职业教育重要的战略任务。只有做好对接,才能使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立体交叉的人才成长通道;只有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才能完成体系内部的各项衔接,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只有同步推进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才能满足社会成员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我们提出了体系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实现10个衔接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的关键步骤。学校要围绕课程体系建设,把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10个衔接做好,为完成后两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承担健全职教办学机制的重要使命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重要特征。职业教育办学的国家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职业教育办学的国家标准,必须吸收行业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等参加标准建设,形成多方参与、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国家标准体系。职业教育办学的国家方向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重要实现形式是集团化办学。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整合优质资源,形成职教发展合力,国家层面靠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微观层面就要依靠集团化办学。职业学校要尽快组建或加入职教集团,把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学校等6类主体的优势集中起来,完善治理结构和决策模式,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四)承担转变职教管理模式的重要使命

 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面临越来越好的外部条件,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也焕然一新。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学校管理又是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要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狠抓学校管理,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前几天,教育部在杭州召开了全国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会议,推动职业院校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迈进,为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实践告诉我们,管理出形象、管理出声誉、管理出吸引力,这是硬道理。各位校长必须有这样的意识,推进精细化管理是今后一段时间学校管理的重要方向。学校必须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把工作的重心和资源配置的重点集中到质量提高和内涵建设上来。

(五)承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使命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肩负着培养一大类人才的重任。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我国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来源,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只有统筹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对接与融合,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只有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内部各项管理,才能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学校要按照系统培养人才的要求,及时改革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同步推进德育工作和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

(六)承担推进高考分类改革的重要使命

 推进高考招生模式改革是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去年,全国高职院校进行分类入学考试试点,通过单独招生、对口招生、五年一贯制、注册入学等方式录取学生规模超过招生总数的17%。今年教育部将重点完善“技能+知识”的考核办法,扩大单独招生、对口招生的规模。我们一定要对这项改革有着明确的认识,这是对我国现行招考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回应社会重大关切的具体举措。分类改革不是要降低人才培养质量,而是要多渠道、多路径培养人才。职业院校的管理必须对新的政策作出积极回应,适应形势变化,体现职教规律。只有立足于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理念来调整职业院校的传统管理方式,才能全面设计和实施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的贯通培养,才能保证高考招生模式改革的实际效果。

(七)承担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使命

 去年,我们召开了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衔接,在继续做好传统学历教育的基础上,高度重视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继续教育,是未来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主动开展农民工转移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为实现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高等职业院校的潜力发挥还不够,提升空间仍然很大。目前,我们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规模要达到1:2,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面向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重点人群做好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摆布出现了新的变化,对职业院校的工作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做好定位划分,整合自身的工作平台和资源库,做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是新时期加强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八)承担先行先试重大政策的重要使命

 我们在全国建立了8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确定并启动了56个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途径。依托这些改革试验载体,开展分类指导,着力探索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重大政策制度建设,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我国改革30多年的历程表明,新的经验往往发端于基层,好的创造往往来源于群众。学校身处人才培养一线,是进行改革创新的主阵地。各学校要努力配合各地试点推进,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先行先试,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形成案例。凡是有利于职教发展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我们都坚决支持。

  各位校长,提出这8项使命,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把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回应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作为职业院校的校长,你们肩负着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希望通过大家本次研讨班的学习研讨,进一步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为整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相关分类
校园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