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清徐县职业教育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教学教研 > 科研活动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3-12-09    发布处室:教务处    浏览:1550

    

知识目标:
    1.体会诗歌形象鲜明、哲理深刻的特点。
    2.理解诗歌的意象及其蕴涵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外国诗歌,培养我们对外国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人将思想感情寄寓在鲜明意象中的表达方法及其作用

    2.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

教学类型:鉴赏课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比较阅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诗人简介

2.范读(配乐诗朗诵)

3.学生分角色朗读

三、诗歌鉴赏

1.诗歌主旋律——我愿意

贯穿全诗的“我愿意”表达了作者面对爱情的义无返顾,作为诗的主旋律响彻全篇。

2. 结构分析:

全诗各节以“我愿意是……”为开头,“只要我的爱人是……”为转折,用这样一种倒装的条件复句形式,展现了五幅激情洋溢的艺术画面。诗句回环反复,整齐而富有韵律。

3.研读探究:

A、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用到哪种修辞?

B、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C、这首诗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分析其中一处对比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D、这些意象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作者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4.小结主旨——爱情观

四、拓展延伸:《我愿意是树》

五、诗歌创作:

仿前两首诗其中一节的形式,创作一首诗,可把抒情的对象改为母亲或者祖国等,注意押韵。稍后在课堂上向老师同学们展示你的诗作,并请同学们品评你的大作。

六、课堂作业:

  比较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和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进行比较,理解体会两首诗表露出的诗人的不同的爱情观。

七、板书设计:

形象的对比含义:

(急流)崎岖                (小鱼)快乐

(荒林)勇敢作战            (小鸟)做窠鸣叫

(废墟)毁灭荒凉            (常春藤)攀援上升

(草屋)饱受风雨打击        (火焰)愉快

(云朵破旗)飘来荡去        (夕阳)辉煌

 

编辑:郝鸿雁
相关分类
校园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