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清徐县职业教育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教学教研 > 学术论文

备课所想

发布时间:2014-02-21    发布处室:教务处    浏览:1590

    

史铁生《合欢树》一文中三写小孩子,有什么意味

  史铁生《合欢树》一文中三写小孩子,有什么意味呢?

1、通过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文章第一部分追忆母亲,第二部分思索合欢树。由住在母亲旧院中的小孩的注目自然而然引出合欢树,把两部分衔接起来,浑然一体。

2、本文主要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但在结尾的时候,这种情愫得到了升华。作者将某种希望寄寓在下一代的孩子身上:这个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合欢树)影儿”,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这个孩子无疑是健全的,是幸福的,至少他被簇拥在母亲与合欢树的双重温暖怀抱中,至少他可能不会再遭遇到作者那样残废与丧母的双重悲剧。在这个孩子的设计上,作者明显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苍凉感,一种渴望时间倒流的幻想;在这里,“合欢树”的象征内涵再一次凸显出来,它不仅仅作为不在场的母亲的象征,而且也成为作者与往昔岁月相扭结的一个通道,是作者越来越成熟的人生感悟的最好见证者。

3、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一般说来,传统散文甚至不少“新散文”之文末是文章之“结穴”处,也更是作家之“点穴”处。作家常在此道出或含蓄地表达出自己“思想”或“情感”之“沉淀物”。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节文字虽与“母爱”有关,但又是游移于“母爱”的:那个孩子会因树而想起自己的妈妈——这是“爱母”,自然,“爱母”是因“母爱”而生的,故可说有关;下一句的一个“但”字则笔锋转向:他(那个小孩)不会知道那棵(合欢)树是谁(我的母亲)种的,是怎么种的(其中有我和我的母亲以及这棵树的曲折故事啊!)作者在这里的意旨为何?我以为:作者在这里触及或表达的是另一更深刻的主题:遗忘——个体的生命在其肉体死灭之后势不可免地要被后来者与世界遗忘:我记得我的母亲,但我死之后,谁又记得母亲呢?作家方方曾有一个和小说一样好的题目:“祖父在父亲心中”,这一题目传达着同样的信息。人会死。人死后会被遗忘。人之死与人将被遗忘证明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虽然生命又恰恰因其有限而宝贵)。这是让未死的、有自觉生命意识的人中智者(如史铁生)伤怀的。这忧伤是关于生命本能的忧伤(人不会因生命之生而苦痛,恰如人不会因生命之死而欣悦)。这忧伤因生之对生命的热爱而显得美丽动人。这忧伤虽生之个人(史铁生)但因属每一生命个体(这是人人的宿命)而显得壮阔又绵长。因与生死相系,忧伤成为哲学。出于如上理解,也出于对作家史铁生的整体把握,将《合欢树》的主题总结为“母爱与热爱生命的忧伤”似乎更为客观、全面些。也正因此我最终将文题确定为:“热爱生命的忧伤”——我甚至认为,在史铁生那里与《合欢树》中,这是大于“母爱”也深于“母爱”的主题。

 

编辑:王莉
相关分类
校园公告